参观导览: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11月1日至3月31日
9:00-16:00
(15:30停止入馆)。
每周一全天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详细地址: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百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反侵略战争、国内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的剧烈变化及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厚,造就了中国画坛的百花齐放。画家们沿着各自的成长轨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作出富于个性、风格独特的时代杰作,构成了20世纪中国丹青世界的绚烂星空。
此次展览选取馆藏14位画家七十幅作品。这些画家均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代表人物,在画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所选作品都是体现这些画家绘画风格的代表之作。此次展览,旨在展现20世纪中国画坛的总体风貌与发展轨迹,邀您尽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辉煌成就。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等。浙江安吉人。10余岁即开始学印。18岁参加应试,举秀才,但无意仕途。29岁时,离家赴杭州等地,初随经学大师俞樾学古文。后于苏州随书法家杨岘学书法,到上海后,结识任伯年、张熊、胡公寿等知名画家,又结识了吴大澂、潘祖荫等收藏家,在他们家中获见不少历代文物、碑帖及书画,因此画艺大进。53岁时曾奉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因厌倦官场,就任未满一个月,便辞职到上海,以卖画维生。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
齐白石 娄师白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后改名齐璜。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为雕花木工。20岁偶得乾隆年间翻刻《芥子园画传》,陆续开始钩摹。1888年,拜画家萧传鑫为师学画像。后又拜胡沁园为师,并向陈少蕃学习诗文。1919年迁居北京后,接受陈师曾的劝告,十载关门,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的独特写意画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义卖画展,翌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娄师白(1918—2010)字亦鸣,斋号老安馆。湖南浏阳人。14岁即随齐白石学习书法、绘画和刻印,追随达25年之久。他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并有所创新,尤以画小鸭子著称。齐白石为他改号“师白”,寓意“他日有成,切莫忘记老师”。曾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字朴存,因所居潭渡村有滨虹亭,取号滨虹,后改写宾虹。祖籍安徽歙县。早年为贡生,任过满清小吏,支持康、梁维新,后弃官,参加同盟会活动,支持辛亥革命。1907年逃亡上海,参加烂漫社等艺术团体,主持商务印书馆美术部、神州国光社,从事编审和文物考证鉴定工作以及美术史研究。1937年应邀赴北平审定故宫书画以备文物南迁。1948年任国立艺专教授。90岁寿辰,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黄宾虹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对此后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出版整理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
于非闇
于非闇(1889—1959)名照,字非闇。原籍山东蓬莱,生于北京,满族人。他幼读私塾, 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翌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公立第二小学,同时跟随民间画师王润轩学习绘画。1931年师从齐白石学习山水、篆刻。后听从张大千建议,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36年在北京举办个展,轰动京城。1937年任故宫古物陈列所附设的国画研究馆导师。建国后曾任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于非闇擅长工笔双勾重彩花鸟画,书工瘦金体,亦能篆刻,并对中国画颜料制作颇有研究。作品自成一格,以传统的仿古为依归,并加入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因而构成独特风格。著有《非闇漫墨》《中国画颜色的研究》等。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初名寿康。江苏宜兴人。自幼从父习画,基础扎实深厚。1916年在上海拜康有为为师,随后东渡日本研习绘画。1917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1919年留学欧洲,成为中国美术专业公派留学的第一人。1927年回国,先后担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等。建国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徐悲鸿擅画人物、走兽、花鸟,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他积极提倡和推广素描作为训练造型的重要手段,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极大,尤以画奔马享名于世。著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名英,字超三,号励公,更字苦禅。山东高唐人。1919年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从徐悲鸿学素描。1922年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西画,翌年拜齐白石为师。1930年至1940年应林风眠聘请,任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教授。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任中央美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以花鸟画见长,尤善画鹰。他不喜欢在画上题诗,大多数画作只题画的标题,然后是年月、名号。他的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创格。尤其擅长大写意花鸟画,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出版有《李苦禅画集》等。
王雪涛
王雪涛(1903—1982)字迟园,室名瓦壶斋等。河北成安人。自幼喜绘画。1918年入直隶高等师范图画班。1922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期间,卖画为生。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1955年起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次年任该院务委员会委员、院长。王雪涛以小写意花鸟草虫著称。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画谱》等。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祖籍湖北麻城,四川泸州人。自幼家境贫寒。1920年至上海谋生,曾画广告,并自学西画。1927年得到徐悲鸿赏识,翌年受聘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年应邀任上海美专素描教授。1938年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2至1943年创制巨幅长卷《流民图》,震撼了美术界。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委员等。蒋兆和是“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行列,因而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宗师。出版有《蒋兆和画册》等。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号抱石。江西人。1921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从此走上艺术之路。毕业后,担任省立第一中学国画教员。1933年由江西省公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专攻东方美术史。1934年在日本举办个展,引起巨大轰动。1936年回国,受聘于南京大学艺术系。1939年应郭沫若之邀至重庆,担任抗战时期政治部秘书。1949年后担任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继续自己的艺术开拓之路,将山水画与时代发展有机地结合,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画作。著有《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中国的绘画》等。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17岁时入上海美专,受校长刘海粟器重,并亲聆康有为提倡改良中国画的演讲,对其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形成有着关键影响。22岁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作研究生,从法国画家克罗多和林风眠等教授学习油画。抗战期间投入绘画宣传工作,与傅抱石等往来密切。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到北平艺专任教,师从齐白石,问学黄宾虹。50年代以后开始从写生入手,探索中国画改革。李可染的作品多取材于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画山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画水以水墨为主,注重光与墨变幻,形成“黑、满、崛、涩”独特风格,学者称“苦学派”。著有《中国绘画史》《李可染画论》等。
谢稚柳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后改为稚柳。江苏人。出身于艺文之家,家学渊源深厚。8岁开始学画。15岁拜晚清进士钱振煌为师。1929年,就职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从事档案管理工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随关务署机关撤离至重庆。1942年,受张大千邀请,北上敦煌研究石窟艺术。1943年受聘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博物馆顾问等,1983年到1990年担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对全国208个文博机构的数十万余件古代书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甄别鉴定。晚年研究五代徐熙的“落墨法”,从而使他的绘画艺术走向新的高峰。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
赵望云 黄胄
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42年起定居西安,融合西北自然风貌及多民族人文风情,探索并开创新画风。培养了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著名国画家。建国后,以苍厚、朴茂之笔强烈地表现了独特的西北风韵和时代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黄胄(1925—1997)原姓梁,名淦堂,字映斋,河北蠡县人。由于少年时在体育比赛中获得过一面写着“炎黄之胄”的锦旗,后来取其中“黄胄”二字为笔名。早年师从赵望云。多次赴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写生。新疆民族风情是其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以生活、社会、时代为绘画主题,以史诗般的笔墨,创作了大量作品,毛主席称其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有为的青年画家”。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在中国美术史上,20世纪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的动荡给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以强烈的刺激,画家们用画笔回应时代的呼唤,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创作出大量的富于个性、风格独特的艺术精品,为近代中国绘画史书写了新篇章。
这十四位绘画大师,其求艺道路不尽相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表现题材也各具特色。但是,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文化精神,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真挚的热爱和对于艺术创新的不倦追求。
20世纪的丹青世界异彩纷呈。在守护传统、中西交融、国画改造等文艺思潮中,画家们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推动着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