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尸陈列厅
详细介绍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新疆木乃伊以其出土时间早、保存完好、科学研究价值高而倍受世人瞩目。他们是由大谷光瑞组成的“中亚探险队”在第三次西域探险中,于1912年从位于吐鲁番市东南30公里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中获取的。这批木乃伊均属末代麴氏高昌政权的上层贵族。(“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该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偏南约40公里处,距高昌故城6公里。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受到中外考古、历史学界的广泛重视。“阿斯塔那”为维吾尔语“京都”之意;“哈拉和卓”为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一位勇士的名字。这两处现分别为当地两个相邻村庄之名。)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木乃伊是自然木乃伊,有别与古代埃及对法老进行人工特殊处理而形成的人工木乃伊。其形成得益于吐鲁番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吐鲁番位于亚洲的腹地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地无雨雪而极热”,素有“火洲”之称。夏季平均气温在30℃—36℃之间,最高可达50℃左右,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极低,而蒸发量却极高。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人死后尸体中的水分迅速得到蒸发,从而避免了腐烂形成干尸。考古资料表明,木乃伊的形成除自然因素外还与其特定的埋葬方式有关。阿斯塔那墓葬形制以斜坡道土洞墓为主,尸体陈于距地表2—6米的土洞中并加以密封,保持了不受外界干扰的墓室环境,这一切都有利于干尸的形成和长久保存。
2003年4月,旅顺博物馆藏新疆3号、5号木乃伊颅骨复原画像的公布,曾轰动滨城,轰动全国。但复原生前容貌仅仅是木乃伊复原工作的第一步,让木乃伊栩栩如生的站起来,通过他们的发式、服饰、装束来展示和诠释古代高昌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才是最终的目的。2003年,旅顺博物馆与吉林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共同合作,对馆藏新疆3号、5号木乃伊进行颅骨复原,并制作蜡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死者生前的容貌。木乃伊身上缠套的丝帛、麻衣和装束,反映了不同的丧葬习俗,也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资料。
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高昌一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汉通西域后,中央政权开始在此设治管辖。其后经历了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时代,先后有阚、张、马、麴四姓相继称王,其中麴氏高昌立国最久,约计140年。公元640年,唐朝在此设州置县,之后回鹘人建立起高昌王国,此地数度兴盛。这些木乃伊就有末代麴氏高昌政权的将军或将军夫人。不过,您现在看到的已不是锦衣博带的末代麴氏贵族了,而是几具风干的自然木乃伊,他们静静地仰卧在这里,向人们陈述着历史的沧桑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