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411-86383334

办公电话:0411-86382378

VR体验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参观导览: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11月1日至3月31日

9:00-16:00

(15:30停止入馆)。

每周一全天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详细地址: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衮衣绣裳——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精品服饰展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 no alt

详细介绍

展览主题

清是由满族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满、汉民族融汇互补、丰繁竞采的服饰制度。

清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继“胡服骑射”与“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变革。满族入主中原后废除了汉族的冠冕之制,保留了更多游牧民族的服饰特色,这种服饰明显有别于宽袍大袖、拖裙盛冠、纤弱柔美的汉服特色,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装的发展和演变。

本展览展品是从旅顺博物馆馆藏清代服饰中精选而出。展览包括官服、常服两单元。分别展出了官服、铠甲、常服、文武官员补子、顶戴花翎、 官服衣料、常服衣料、荷包香囊等,反映出清代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近现代服饰发展与大众审美情趣的影响。多数展品为首次展出。


前言
清是由满族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满、汉民族融汇互补、丰繁竞采的服饰制度。


清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继“胡服骑射”与“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变革。满族入主中原后废除了汉族的冠冕之制,保留了更多游牧民族的服饰特色,这种服饰明显有别于宽袍大袖、拖裙盛冠、纤弱柔美的汉服特色,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装的发展和演变。

本展览撷取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服饰精华,包括官服、常服、衣用佩饰、布料锦缎等。通过这些款式繁多、纹饰复杂、绣工精巧的服饰精品,展示了清代服饰的富贵华美及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单元:官服
清代政府在制定服饰制度时,既保留了汉族服饰制度中的某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是中国历史上服饰制度最为庞杂和繁缛的时期。清代官服基本上分为三类,即礼服、吉服和补服。礼服是最隆重的朝服,用于大型庆典等;吉服,仅次于礼服;补服穿用场合很多,依补子纹饰不同而区分官阶。


(一)遵礼着装

1、龙蟒袍服  

龙袍皇族的服装,上面绣着龙形图案。龙被视为帝王的化身,除帝后及贵戚外,其他人不得“僭用”。蟒袍是文武官员最常用的礼服,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在清代官服中,皇帝穿龙袍,群臣穿蟒袍,已成为典型范例。按清朝的服制,龙袍亦只限于皇族,而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

展品目录



2、文武之补 

官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叫补子,又称“背胸”、“胸背”。一般用彩线绣制,亦称“绣补”,也有织造的。以不同的纹饰区分官位的高低,有文武之分,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长宽在30厘米左右。

补子是区分文武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清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

展品目录


清代补子纹样简表


3、顶戴花翎

清代帽子顶上的顶珠也是区分官级的重要标志。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花翎为孔雀羽所做,是一种辨等级,明尊卑的标志。花翎又分一眼、两眼、三眼,以三眼最为珍贵。

展品目录



4、官服衣料

清代官服衣料是在继承古代服装料织造工艺的基础上,把技艺推向更高水平的结果。织造贵重的织成袍料,程序复杂,工艺繁多,有些官服,还用缂丝、纳纱等手工技艺进行制造。缂丝常用以制造皇族服饰;纳纱以素纱为绣底,用彩丝绣满纹样,四周留有纱地。用色依花样顺序进行,内深外浅或外深内浅均可。

展品目录


(二)尚武铠甲


尚武是清代由来已久的传统,清初确立了大阅、行围制度,以倡导骑射之风。每年八旗军队各按旗分,披恺戴甲,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等技艺。

清代的盔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各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 。腰间左侧佩“左挡” ,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成左、右两幅,穿时以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接缝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璧膝。以上这些配件除护肩用带子联结外,其余均用纽扣相联。穿时从下 而上 ,先穿围裳,再穿甲衣,待佩上各种配件后 ,再戴盔帽。盔帽,不论铁制或皮制,都在表面髹漆。帽顶中间竖插缨枪 。

展品目录



第二单元:常服

清代的常服继承和发扬了明代服饰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新变化。

清代男子日常着装多是长袍马褂、马甲、衫、裤、头戴瓜皮帽等。马褂长至肚脐,左右侧缝和后中缝开衩,袖口平直,有的袖口过手,有的袖长至手腕,马甲开襟形式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一字襟等。

清代女装主要以褂、袍、衫袄裙、等为主,褂有挽袖、舒袖两类。衣身长度款式变化与男式差不多,但女褂大都色彩艳丽,如大红、水红、葱绿等,并用花边镶饰。

1、华美衣饰

“镶滚彩绣”是清代民间服饰的一大特色,尤其在妇女服装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所谓“镶滚绣彩”是指在服饰上不仅讲究镶嵌各种彩牙儿和花绦,而且还加上刺绣,就是民间妇女的围裙、衣襟、鞋面等处也都要用各种彩色丝线刺绣一些花边图案。

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汉族女子装束一般以袍、衫,裙为主缠足,梳发髻;满族以旗袍为主,花盆底,把子头。

展品目录



2、炫彩佩饰

服饰佩饰多有荷包活计香囊等,荷包活计香囊在古代常是女子寄托相思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手工制作送予心上人,以表达爱慕之情。荷包活计香囊最初是用皮囊制成,用以盛放食物,便于在远途中充饥,后来成了辅助服饰的佩饰既有随身携带小镜子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意义,又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

展品目录



3、常服衣料

我国丝织工艺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不断发展丰富起来,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清代,丝织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突破。清代锦缎以制造技术复杂,色彩艳丽著称与世,花纹图案丰富,有的是几种花纹拼凑在一起,有的如平钱一样的,其寓意多是福寿绵绵、荣华富贵、多子多孙等。

展品目录



结语  

中国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服饰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作为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清代服饰虽然其在外观形式上摈弃了许多传统的基本形制,但其精神实质与整个中华民族服装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服饰既体现了本民族的民族特征又保留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等级划分内容,然而其章规的繁缛、条文的庞杂,远超历代。





copyright © 2014 - 2024   www.lvshunmuseum.cn

旅顺博物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00003号-1

design by奈特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