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411-86383334

办公电话:0411-86382378

VR体验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参观导览: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11月1日至3月31日

9:00-16:00

(15:30停止入馆)。

每周一全天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详细地址: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 no alt
  • no alt

华彩争辉——旅顺博物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

  • no alt
  • no alt

详细介绍

展览主题

此次展览专门汇集了馆藏明清两代官窑瓷器精品65件,它们传承有序,或拨交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文管会,或征集于北京、大连等地文物商店,其中有的文物深藏闺中首次“示人”。展品多姿多彩,斗色争妍,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颜色釉……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每一件都是旷世之作。我们期望通过它们展现明清两代官窑瓷器的传承及发展,诠释官窑瓷器的精美与多彩,更为广大观众提供一次欣赏明清官窑瓷器的良机。


前  言
封建社会的生活之需往往成为“明等级,别贵贱”的标志,陶瓷器皿也不例外。自明初景德镇御器厂设立,至清宣统三年废弃为止,官窑瓷器更是被统治者视若至宝。为达器之精巧奇美,他们垄断官土、云集良将、不断创新,各期精品迭出。此次展览中遴选的明、清时期官窑瓷器或拨交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文管会,或征集于北京、大连等文物商店,其中有的文物更是首次“示人”。现在我们就共同来领略官窑瓷器之美。



第一单元:明代瓷器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改元洪武,由此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拉开帷幕。明代景德镇瓷业成就斐然,尤其御器厂“至精至美之瓷”,使景德镇成为世界瞩目的瓷都。


明代沿袭、继承前代技术的同时,创新不断,各期品类丰富多彩。洪武釉里红瓷器以胎骨细腻、釉质肥厚被皇室选为宫廷用瓷;青花瓷器以永乐和宣德两朝久负盛名,其华丽浓艳的风格,演绎着青花瓷器史上的辉煌;单色釉中,弘治时期恬静娇嫩的“浇黄”釉达到历史上黄釉瓷的最高水平;万历五彩以炫彩斑斓,“玲珑务极华丽”特有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代彩瓷的新局面。


第二单元:清代瓷器


清代,我国制瓷业成就非凡。尤其是“康乾盛世”的官窑瓷器,以彩瓷百般,釉色千种将瓷器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康熙朝瓷器雄浑古朴,造型多样,新品层出不穷。独步当朝的青花、名重一时的颜色釉瓷、崭露头角的粉彩及珐琅彩等美不胜收并光照百世;雍正朝品种丰富,工艺精美,以轻巧俊秀展现于世。仿成化斗彩“今仿造者,增入洋色,尤为鲜艳”凸显了其烧造技术的成熟。淡雅柔丽风格的粉彩瓷此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仿宋五大名窑釉,以莹润凝厚釉质,为历代帝王之最;乾隆朝“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将瓷器发展至极致。此时,所仿象生瓷之形态、色感、质感近乎以假乱真;嘉庆之后制瓷业开始由盛渐衰,但明媚清亮、春意烂漫的大斋瓷却如奇葩一朵,大放异彩。



 语

明清御器(窑)厂自始至终延续了600余年,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片段,曾经闪烁着绚丽多彩的光芒。这些著名的经典之作,其产生、发展与当时帝王的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审美情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当时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社会繁荣的体现。今天这些精美艺术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们留下灿烂而珍贵的艺术财富。


重点文物欣赏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旅顺博物馆藏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玉壶春瓶是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因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是自宋一直延续到清末的一种传统瓶式。馆藏的这件明初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牡丹纹玉壶春瓶高29.4厘米,腹径21.3厘米,口残,镶有金属。细颈,颈部绘留白的蕉叶纹,下饰云雷纹,卷叶纹,垂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腹下饰变形莲瓣纹,圈足,绘卷叶纹。釉里红发色浓艳,结晶斑清晰可见。整体呈下沉厚重之感。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瓷不论内销或是外销都较为盛行,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红地白花和白地红花两种装饰方法,基本上是继承前朝工艺,纹饰以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为主和前朝相比要简单很多。洪武釉里红的工艺,烧制,烧成技术方面也要比前朝成熟。但是在器型,绘饰方面也保留了很多前朝的特点。旅顺博物馆所藏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为我们研究,了解元朝到明朝初年的釉里红瓷器提供了一个实物佐证。


清乾隆粉彩开光花卉壁瓶 旅顺博物馆藏

瓷器中瓶的式样,可谓五花八门、洋洋大观。瓷瓶在汉唐时造为实用,至宋代间有用于陈设及插花;但梅瓶、玉壶春瓶仍用以贮酒或水,直到明朝和清康、雍、乾三代,各式专制之花瓶才蜂拥面世,新创诸多瓶式,有近百种之多,既可供陈设,又适宜花道。

壁瓶,即为瓷器诸多瓶式之一,以挂于壁面而得名。其形状宛如竖剖开的半个花瓶,靠壁的一面平坦有穿孔,可方便系绳、将其悬挂于墙壁上,因此,又称“挂瓶”。 至今,在故宫博物院的三希堂斗室之内,还可见墙壁上挂置有各式壁瓶十几个,赏之悦目。

壁瓶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说起源于明宣德,有说起源于明万历,更有说起源于宋代汝窑菱花壁瓶。综合各种说法,都认为它大兴于明万历年间。品种有青花、五彩和蓝釉等,所绘图案有龙纹、高士、八仙、松竹梅、斗鸡、芦雁、折枝花果、雉鸡牡丹等,器型多样,有葫芦式、半圆式、莲花口式、瓜棱式等,尺寸也有大小之分,如今,壁瓶受到藏界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有如此之丰富的造型。后来,人们又把壁瓶和插花艺术结合起来,壁瓶也就成为了美化居室的理想陈设,而逐渐流行起来。

在明代,壁瓶除了装饰墙壁和廊柱外,人们还喜欢把它挂在床头。明朝《遵生八笺》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床内后柱上钉铜钩,用来挂壁瓶。“四时插花,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想像一下:人花相伴,是何等的惬意。明清时期,壁瓶更是文人的喜好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是坐轿子或“轿车”,轿子速度慢,出门旅行,特别是长途旅行,非常枯燥乏味,有人就别出心裁,将壁瓶悬挂在轿子里,赏心悦目,于是,壁瓶又被称为“轿瓶”。

发展至清代乾隆朝,因其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造型上还出现了仿动、植物形态的“象生式”壁瓶,工艺更为精巧,品种更为丰富,并多附有御题诗句。可以说花色品种无不具备,制造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在清宫档案中也多有记载皇帝命令督陶官唐英烧造壁瓶或把玩壁瓶的故事。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乾隆皇帝秋狝木兰围场,小憩时,玩赏轿瓶,不小心落地,磕去豆粒大小一口崩。乾隆随即将残瓶赐与大内侍卫谢德臣。故事虽小,但足可窥见清乾隆帝时烧造壁瓶之多,乾隆帝对心爱把玩之物要求之高。与此相反,作为得到残瓶的大臣们来说,对赏赐之物则往往倍加珍视,常会在家里烧香供奉,既示其对皇室的忠诚不二之心,又显其宗族之尊贵。

旅顺博物馆藏有的这件乾隆款粉彩开光花卉壁瓶,是一件正宗的宫廷之物,1954年由故宫博物院拨藏我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保存完好,甚为难得,是乾隆时期粉彩壁瓶的一件实物佐证。它高20.2厘米,腹径9.1厘米,腹厚3.6厘米。纵剖半器,呈扁平式,背平有方形挂孔,还有多个细小支钉烧痕,说明采用平放支钉方法烧成。长方形口,直颈,颈附双螭耳。阶式肩,方形圆角腹下收,长方形空足。通体白地粉彩,釉色清白,色彩鲜亮。腹部开光,绘山石牡丹图,边饰缠枝莲纹,口沿、底座、双耳为红彩描金。底足内有红地描金横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赏之悦目可人,令人神往。

copyright © 2014 - 2024   www.lvshunmuseum.cn

旅顺博物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00003号-1

design by奈特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