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411-86383334

办公电话:0411-86382378

VR体验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参观导览: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11月1日至3月31日

9:00-16:00

(15:30停止入馆)。

每周一全天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详细地址: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每月藏品欣赏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8 浏览次数:527

商代  父己鬲

高16.2  口径13.62厘米。    

圆形,侈口,双立耳,袋形腹,矮柱足。颈部有两组展开的兽纹,兽目突鼓,兽体左右展开。腹内铸有铭文:亚其父己。


商 兽面纹觚


觚,古代饮酒器,作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也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青铜礼器之一,目前所知最早的铜觚产生于二里冈时期,到殷墟三期发展到鼎盛,商末周初走向衰亡,西周早期偏晚逐渐消失。

关于觚的容量,《说文?角部》有言:“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周礼?考工记?梓人》引《韩诗》说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也就是说,觚的容量,自古就有二升、三升之说。

馆藏的该件商代兽面纹觚高27.2厘米、口径14.3厘米、腹径4.47厘米、底径8.2厘米,喇叭口,细长颈,高圈足,折底。颈部饰蕉叶纹,其下为虬纹,腹及圈足饰兽面纹及细密云雷地纹,鼻为扉棱。

这件觚上的兽面纹,旧称为饕餮纹,《吕氏春秋?先识览》中有这样的描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实际上这类纹饰所代表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人们幻想的或经过艺术夸张的某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其特点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成对称排列,多数有嘴、有角、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及尾部,少数有眉,带耳,无身有腿或无身无腿。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最为发达,种类也很多,其显著特点为扩大了角的部位,角型也很不相同。

觚作为商周时期酒礼器制度的核心,分布相当广泛,一是王畿及其控制范围,一是方国,以河南、陕西、山东、河北、湖北为最为集中的省份,可见,青铜觚从中原向外流传,大致与中原势力的扩张是同步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原文化发展及传播的过程。


商 守妇觯


该器高12.6厘米、口径7.6厘米、腹径7.75厘米,子母口,盖已遗失。侈口,束颈,横截面为椭圆形,垂腹,高圈足,颈与圈足主纹为夔龙纹,辅以云雷地纹。内有铭文:“守妇”。造型舒展大方,表现出商晚期青铜器工艺的卓越成就。曾经罗振玉收藏,《三代吉金文存》等著录。

首先辨识一下夔龙纹,夔龙为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这样描述夔龙:“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说文》中称:“夔,一足,踸踔而行”。更多的古籍中则称夔为蛇状怪物。在商代晚期与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为主要纹饰之一,多呈现张口、卷尾的长条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朴之美。

觯,古时饮酒用的器皿,从字形特征不难看出,觯可能源于上古时用兽角制作的水器。关于觯的容量,《周礼?考工记?梓人》引《韩诗》说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说文?角部》中有如是记述:“觯,乡饮酒角也”。《礼记?礼器》有言:“宗庙之祭,贵者献于爵,贱者献于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仪?特性馈食礼》曰:“实而爵、二觚、四觯、一角、一散。”可见,觯也是一种礼器,用于祭祀或礼仪性场合。

关于觯的分类,众说纷纭。朱凤瀚先生的《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青铜器非常重要的一本专著,其在书中运用了器物类型学的方法,将觯分为扁圆觯、圆觯、方觯三类。至于该件商代守妇觯,据其横截面呈椭圆形的特征,当属于扁圆觯。


copyright © 2014 - 2024   www.lvshunmuseum.cn

旅顺博物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00003号-1

design by奈特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