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411-86383334

办公电话:0411-86382378

VR体验 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

参观导览: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11月1日至3月31日

9:00-16:00

(15:30停止入馆)。

每周一全天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

 

详细地址: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

  • no alt

旅顺博物馆“每月一宝特展”第八期-石矛

  • no alt

详细介绍

 (一)石矛的发现

1992年春,大连普兰店市瓦窝镇一村民在自家院前打井时,于地表3.6米深处偶然发现已断为四截的石矛,发现者及时报告并上交给当地博物馆,后由旅顺博物馆修复完整。1993年,该石矛被选调参加第三届“中国文物精华展”,展览结束后石矛暂存于旅顺博物馆。同年,国家文物鉴定组来馆将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此石矛正式入藏旅顺博物馆。

这件石矛为何如此珍贵?

该石矛全长120.8厘米,其中柄长72厘米,矛身长48.8厘米,据目前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所发现的古代石矛中最长的一件,被誉为“神州第一矛”。矛身以变质砂岩制成,呈青灰色,柄部窄而长,从底端向上渐宽,矛身与柄交接处最宽为6厘米;矛身中上部起脊,最厚为1.2厘米;两翼磨出边刃,锋部尖长,柄身有两小圆孔。整件器物形如柳叶,线条优美,磨工精致。

(二)石矛的年代

石矛,可能是从镞类等狩猎工具演变而来,大致成形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大连地区的石矛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小珠山上层文化中,青铜时代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在大嘴子遗址上层就发现了38件。从石矛的发展规律看,早期形制较短,一般10—15厘米,晚期变长,多在15—25厘米之间,均为插入木柄后复合使用。

1923年,在普兰店单砣子遗址发掘一件长达48.3厘米的石矛,变质板岩磨制,呈青灰色,中部最宽处4.5厘米,中上部最厚处1.2厘米,柄中部和底端各穿一孔。馆藏石矛与之相似,应属同一类型。单砣子遗址属于双砣子三期文化(大连青铜时代晚期),据此推测馆藏石矛亦属这一时期,年代在距今3000年左右。

(三)石矛的用途

大连地区发现的石矛多是短型,在当时是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兵器。而馆藏石矛通长120.8厘米,仅矛头长度就有48.8厘米,显然无法再插入木柄加长使用,况且如此长而轻薄的石矛,若用作兵器来格斗刺杀,显然难具杀伤力,甚至会一触即断。

考古发现的石矛,早期底部短且无孔,晚期底部多有一孔,是绑缚插入的木柄之用。馆藏石矛器身有两孔,从穿孔的位置及孔径大小推断,该石矛在使用时应是以单绳穿系,随身斜挎或悬挂在高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件石矛虽为兵器形制,但已经不具备实用性,况且周身无任何使用痕迹,应是作为“兵礼器”使用。如此巨长的石矛无疑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因此这件石矛的所有者应是有权位之人,或是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

(四)“兵礼器”的特殊功能 

中国古代礼器出现时间很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已经存在较明确的礼器种类和组合。青铜时代是礼器的鼎盛时期,如鬲、罐等“陶礼器”,鼎、簋等“铜礼器”及玉壁、璇玑等“玉礼器”……。

 “兵礼器”是从实用兵器演化而来,其特点是质料以玉、石为主,器类以戈、矛居多,一些非实用的铜、石、玉质的钺、戚、斧等多是缚于柄作传统意义上的世俗化仪仗或权杖之用,其长度相当于实用兵器的4—10倍。如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一件玉戈长38.6厘米,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代中期墓中出土的1件玉戈长度近1米,这种类型的兵器均无绑缚痕迹,更无使用痕迹,皆非实用器而是趋于程式化的“兵礼器”。

因“兵礼器”具有神圣化的礼器功能,故制作非常精良,可能当时设有专门作坊并有专人制作。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石矛是我国迄今发现最长的一件“兵礼器”。

copyright © 2014 - 2024   www.lvshunmuseum.cn

旅顺博物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00003号-1

design by奈特原动力